【巴人笔记】有关商务车的爱与恨

  • 作者: 宋宣    来源:品途网    2014-08-19      标签:租车
       

     巴人之前曾在朋友圈说自己最近写了很多有关商务车的文章,从做一名IT记者开始至今,有关打车App、商务租车、P2P租车的稿子自己已经写了很多。不厌其烦的原因是,这个领域在各方利益的纷争作用下,真正让我看到了线上互联网对传统领域的冲击和整合,一些产品和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那些最基本需求“衣食住行”。

    有关商务车的讨论最近在各个网站都是写手们关注的重点,也让各家公关颇为忙碌。说实话,车市场的局面本质上并不复杂,从直接入局的产品来看,这是一个亿万级别的大市场,虽然冒着挤占公共交通市场触怒政府的风险,但依然值得尝试,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他们背后的产品当嫁接到这一市场后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规模用户行为,而从使用者角度来说,多一种出行方式,何乐而不为。

    那么有关商务租车,为什么又成了新一轮的市场焦点呢?来,巴人一起跟你聊聊有关商务租车的爱与恨。

    爱的深切——没钱不行

    为啥滴滴、快的一起进入商务车市场?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为了“钱”。对于目前投资滴滴快的的腾讯和阿里来说,他们尽人皆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旗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使用率,投资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普及线下支付行为。而为了让这一行为快速铺开,两家投资人都投入大量资金对市场进行补贴,核心为了强行打开市场,但随着补贴的逐渐降温,目前,滴滴和快的的线上支付比例已经不足一半,对投资人来说已基本失去价值。

    那么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活下去就是最重要的,商务租车以其非常清晰的商务模式让两家产品的股东深深爱着。而易到早期的成功,也早已完成了教育市场的目的。目前来看,市面上运营的多款商务租车产品都已实现了盈亏平衡。滴滴和快的也显然希望快点达到这一目的。

    当然,挣钱的同时,这些商务租车平台也将回馈此前的投资者,很简单,与打车相比,商务租车几乎是完全不出现现金支付行为的。这要求用户必须使用一种线上支付平台,同时,相当用户会在自己账户内充值,造成大量的资金沉淀,而这些也恰是腾讯阿里所期望继续看到的。

    恨的彻骨——前所未有

    我们今天主要说这个问题。

    无论对于国内商务车鼻祖易到还是后来者滴滴快的,他们对于商务车的爱可谓发自内心。那么谁又对这类产品头疼欲裂呢?显然就是监管部门。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一切,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比起人为的推动科技创新,市场化的科技创新行为反而更“可怕”,而不受控制的科技创新显然会让市场监管部门手足无措。

    近日,北京市颁发的有关《北京市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引发了科技舆论的大讨论。对此巴人的观点是:商务车该管!但请不要“禁止”。

    世界各地的商务租车从诞生到现在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市场阻挠,有政府直接出面也有地方行业社团的反对,本质上都是冲击到了原有的市场规则,在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之前,大家的做法都是快刀斩乱麻。当然,这一做法并非错误,因为商务车市场的确有问题。

    其一,监管与诚信体系的建立。新的产品出现,本质上是建立了新的市场玩法,但游戏总是先于规则出现,在野蛮生长并达到一定规模后,市场若无监管任由产品发展必定大乱。而商务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建立诚信体系,比如,我们乘坐出租车的原因是因为出租车有统一的涂装、对司机有统一的评价、训练、监管体系。而商务租车则由各自产品分别运营,各自为战,不仅服务标准化很难看到,就连基本的安全纠纷都很难得到正规解决。

    其二,车辆管理与人员管理。监管市场本身运营情况只是商务车市场监管的一部分,更核心的点在于,对于毛细运营者及车辆的监管。首先,商务租车的车辆来源无法做到统一监管,一家商务租车产品一般由多个租车供应商解决车辆问题,如何监督车辆质量?双方如何制约?是很大问题,人员管理同样如此,出租车公司以“车队制”管理旗下司机,统一着装、定期开会、工资管理体制非常健全,商务租车则过于松散,不定期培训、随意着装、工资计算方式不一致等问题尤为突出。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无论是各家商务租车品牌的确多少存在着个体司机在平台中经营的事实,那么,P2P商务租车、P2P整车租赁就错了?巴人觉得不是这样。P2P概念一直饱受非议,从互联网金融到各类平台产品,跑路、诚信等关键词一直萦绕在这一概念周围。作为新的模式P2P在短租领域的成功告诉我们,个人资源的二次利用将解决大量公共资源不足的问题,出行不必住酒店,而是当沙发客。上班分享自己的车辆给同路的人。车辆闲置时,用自己的车辆接送焦急的路人。而这些带给我们方便,带给社会新价值的产品真的就是错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airbnb、小猪短租、PP租车、哈哈拼车等平台时,我真心拍手叫绝。商务租车中存在的个人租客,一方面让政府头疼,其实也更让这些平台头疼,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方便的产品,都在努力为其找着各种理由。为何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去疏导,而非要禁止呢?

    所以,对于商务租车的“恨”大可不必,政策加强监管,产品加强自律,多多沟通让创新得以保留才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应该做的事情。而随着商务租车的逐渐兴起,跟着兴起的将是有关O2O车市场的逐渐爆发,相信未来市场上还会出现更多破局者,从打车到租车到拼车,这个市场大有看头。